日期:2015-12-20 浏览量:193162
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

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一个自治州,位于自治区的西部。全区面面积7.09万平方公里,下辖一个县级市与三个县。州府驻阿图什市。

克孜勒苏,柯尔克孜语意为“红色的河水”,柯尔克孜是自治州的主体民族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(简称克州)位于祖国的最西部,地处天山南脉、昆仑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山,90%以上为山区,被称之为“万山之州”。

克州西北、西南部分别与中亚、南亚6个国家相邻,与吉尔吉斯斯坦、塔吉克斯坦接壤,约120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254个通外山口及二个国家一类口岸;东边同西部明珠阿克苏相邻,南面同历史名城喀什相依。是中国惟一的以柯尔克孜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。

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,地处北纬37°41'28”~41°49'41”、东经73°26'05”~78°59'02”之间。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、帕米尔高原东部、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。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接壤,边境线长达1195多千米;东部与阿克苏地区相连;南部与喀什地区毗邻。全州东西长约500千米、南北宽约140千米,面积7.25万平方千米。

佛窟、佛塔

在汉唐时代,境内佛教文化盛行。随着佛教文化的兴起,佛教的寺庙、佛塔、佛窟等也接踵建起,遍布各地。此后经过岁月的风蚀,以及战争等人为的破坏境内的佛教遗址保存完好的至今只存两处。一是位于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恰克玛克河岸悬崖峭壁上的汉代佛窟“三仙洞”,二是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附近恰克玛克河北岸的莫尔佛塔。经考证,佛塔为汉代建筑,这座经两千年不倒的土建佛塔,正是汉代疏勒国佛教徒们的杰作。这两处遗址是中国西部保存下来的古老的佛教建筑,对于研究早期佛教文化特点,具有很高的价值。

伊斯兰教遗址和古墓

阿图什市是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发源地之一,苏里堂麻扎、喀拉汗王朝遗址,都是新疆早起的伊斯兰教文化遗迹,尤以苏里堂麻扎较为盛名。

苏里堂麻扎全称为苏里堂·萨图克·布格拉汗麻扎,位于阿图什市西南2千米的买谢提村,是公元10~13世纪我国西北部的地方政权——喀拉汗王朝的王室古墓群。墓葬的主人苏里堂·萨图克·布格拉汗王朝的第三代汗王,也是王朝中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王室成员。陵墓始建于公元955年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陵墓前的清真寺就是苏里堂·萨图克接受伊斯兰教的地方。这两座建筑是至今发现在新疆境内的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,成为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标志。它比闻名于世的喀什艾提尕清真寺还要早880年,比喀什的阿帕霍加墓(香妃墓)也早600多年。它对研究喀拉汗王朝的历史和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,具有很高的价值。

古堡遗迹

自治州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,清代以后又是边防重地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古堡遗迹也是自治州重要的古建筑类旅游资源。其中以哈拉布拉克乡境内的沙尔布拉克古堡、巴勒根迪大炮台、别迭里古道旁的依不拉音古堡、县良种场附近的奥托科尔更城堡、别迭里布拉力烽火台等具有开发价值。

古驿站遗址

丝绸之路上的盖孜驿站遗址,为唐以前驿站遗址。唐玄奘在《大唐西域记》中对驿站的修建已有所记载。驿站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盖孜村,今中巴国际公路旁的盖孜河畔,为一连3间石头房子,从遗址看,可容10多人食宿,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大驿站,由于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和考古价值,被收入《中国名胜辞典》一书,称其为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葱岭古道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古老的驿站。

石人墓和古岩画

在阿合奇县已发现两座石人墓,一处在巴什麦尔开其,墓已毁,墓前所立石人也已倒地。另一处在阿文库山洞西500米处,墓葬保存完好,墓前石人是利用一块长形天然大卵石刻成。石人面部类似突厥人形象,故被称作草原突厥石人。 塔木哈塔西古岩画,位于阿合奇县城东南20余千米的木孜力克山沟。岩画刻在一块天然石块上,线条清晰,轮廓分明,画意十分抽象。

坎儿井遗迹

位于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沙克的戈壁滩上。呈南北走向,长约6千米许,每隔10~20米有一竖井,井深8~10米,直径3米许,底部相通。坎儿井呈带状。由东向西平行分布,共有5条,总长度30余千米,共凿竖井200余眼,工程浩大。这是我国塔里木盆地西缘发现的唯一的坎儿井遗迹,虽已废弃不同,但却有较高的旅游、考察、研究价值。

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是古代三文明(华夏文明、古印度文明、古希腊文明)、三大宗教(佛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)、三大语系(汉藏语系、阿尔泰语系、印欧语系)的荟萃之地及东西文化的交融之地。一千年前传承下来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《玛纳斯》,是一部浓缩的柯尔克孜族历史,是闻名于世的中国三大民族史诗之一,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自治州的文化是在东方华夏文化母体上形成的同源分流、多元一体的文化。多民族文化并存,且相互影响、相互交融、共同发展。特别是在频繁的民族大迁徙中,中原定居农耕的理性文化和漠北迁徙游牧的非理性文化,都先后进入境内,并且在撞击中相融。民族大迁徙,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境内的经济文化,也发展了各民族本身。在语言文化中,阿尔泰语系、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,多种语言和文字共存并行,且相互借用,互为补充;在宗教文化中,伊斯兰文化保留有佛教文化的遗迹和萨满文化的遗俗;在文化艺术中,炼石补天的女娲、偷取昆仑神火的普罗米修斯以及乌古斯可汗的故事同时在民间流传,《玛纳斯》、《江格尔》、《格萨尔》在同一个草原传唱。

自治州中部是维吾尔文化的摇篮,北部是柯尔克孜文化的沃野,西南部山区是塔吉克文化的发祥之地,各种文化都留下厚重的文化积淀,特别是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作品十分丰富。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《玛纳斯》,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,在草原上广为流传,家喻户晓;维吾尔族的《阿凡提的故事》脍炙人口,不断有新的故事在绿洲上传播。柯尔克孜族的古典乐曲《康巴尔汗》及维吾尔族的《十二木卡姆》不仅是柯尔克孜、维吾尔音乐创作的基石,而且是民族音乐的经典与史诗。

自治州曾经是西胡文化的发祥之地,古代的疏勒乐以及柘枝舞、胡腾舞在长期流传过程中,不仅对当地的群众文化产生影响,而且早就传入内地,对中原文化影响很深。汉文化对境内的影响颇大,且有大量汉文化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之中。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,丰富和发展了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,提高了各族人民的心理素质,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,也为自治州的社会繁荣和进步及先进文化的承继和发展,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其它新闻
Other News
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
2015-12-20
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
2015-12-20
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
2015-12-19